利国国际老牌w66·(中国)最给力的老牌

[原创]区域合作共赢 价格见底回升

发布日期:2012-11-01
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杨志云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2012的四季度水泥行业备受关注,因为行业景气度在经过前三个季度的低迷后,在8月下旬出现好转。一方面,经济回暖,水泥需求开始有所回升;另一方面,水泥价格也随着需求的回升而上涨。而价格的提高使得行业景气度有显着提高,使得企业利润开始出现环比增长。
    2012的四季度水泥行业备受关注,因为行业景气度在经过前三个季度的低迷后,在8月下旬出现好转。一方面,经济回暖,水泥需求开始有所回升;另一方面,水泥价格也随着需求的回升而上涨。而价格的提高使得行业景气度有显着提高,使得企业利润开始出现环比增长。
    水泥价格出现上涨且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虽然两个区域最终的上涨结果类似,但是原因却有些许不同。接下来笔者将试图分析一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涨价的因素和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珠三角地区涨价行为分析
    去年9月至今年9月以来,广东各企业水泥价格累计下滑100元/吨左右,利润大大缩水,但是短短一个半月之后,广东地区10月中下旬高标水泥的现价已经涨到370元/吨,较8月底每吨已经大涨90元,涨幅高达35%。而广西地区高标水泥价格也上涨了20%.两地价格的上涨使得华南地区水泥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企业盈利大幅增加。
    1、涨价诱因
    两广地区水泥价格高涨,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和事件性合力驱动。一方面,广东英德事件导致原料供应短缺,水泥熟料价格短期快速上涨,刺激两广地区的水泥价格急速上升。另一方面,两广地区三季度结束雨季,工程进入“赶工期”高峰,另外农村市场需求的开启也大大支持了两广地区的需求。
    我们这里重点分析下广东英德事件这个诱因,这个因素在两广地区的涨价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或许也是决定性因素。
    此次爆炸案发生在广东英德市,但是受到影响范围却扩大到整个清远地区。从下表可以看出,总共受到影响的生产线大致在19条左右。如果全部停产一个月将减少270万吨水泥的供应,如果停产45天,将会超过400万吨的影响。广东8月份水泥产量大致在1000万吨上下,因此影响将超过总体产量的25%以上。此次爆炸案对区域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深远。
    8.27矿难事件之后,清远市的石灰石开采被禁,属于清远市的19条生产线都或多或少受到停窑影响,并且安监局对炸药运送安全标准提高,导致原材料一度供应不足。据笔者了解,至10月15日前后,尚有多条生产线受到影响,不能正常产出水泥。
当然,光是这个龙山爆炸案是没办法使得广东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涨幅,其中企业之间的协同还是起到较大的作用,9月末的涨价之所以能在10月中旬前后顺利上调,各家企业对于市场的一致观点和市场需求转好对两广水泥价格未来向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从上图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三大企业在两广地区的集中度相加超过了50%,因此广东的涨价,三大企业的默契自然不必多说,其他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调价,抬高价格自然是顺水推舟的行为了。
    在供给缩减和企业协同两大作用之下,供需关系先得到改善,然后企业对于市场再形成一致预期,价格出现上调也就变的顺理成章。
    2、涨价过程
    两广地区的水泥价格涨价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在龙山爆炸案直接影响下,先是英德地区的熟料价格出现提升,再逐渐扩大到清远市及周边地区,大致幅度在20元/吨左右,但是熟料价格的提升不足以使得水泥价格上涨,而随着水泥消费旺季的到来和深化,广东很多地区的熟料开始出现紧缺,而高标号水泥价格的第一波上涨来的较晚,在9月12日-15日前后价格才开始出现提升,这波价格提升可以说是由于熟料短缺和提价而引起的,换句话说也是良性的,是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的。根据部分广东业内人士的说法,此时的熟料库存下降较快,本来准备消化2个月的库存,在当时环境下15-20天就消耗完了。
    相隔10天之后,在9月25日,广东水泥市场迎来了第二波上涨行情,华润水泥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公布上调30元/吨,广东英德高标号水泥和熟料价格继续上涨了20-30元/吨,该地市场各大水泥企业也开始跟进上调,幅度也保持在30元/吨左右。这波上调属于熟料紧缺后时代的供需关系的反映,虽然时间相隔较短,但是供需关系的转化速度较快,二次上调也属于合理范围。
    时隔数日,在9月29日,又迎来了第三波涨价潮,众多企业欲将广东省珠三角地区PO42.5散装水泥价格提升30元/吨-50元/吨左右,虽然9月水泥价格累计涨幅己达60元/吨以上,但是供需关系尚未有如此大的转换,因此此次上调根据分析来看应是企业进行协同后才做出的决定。最后的现实情况,是国庆节后众多企业的价格都未上调到位,直至10月中下旬,价格提升才逐渐落实,但是幅度减少到20元/吨-30元/吨。
广西地区受到广东地区大幅上调价格影响,特别是西江沿岸的地区,9月底高标号水泥价格累计出现50元/吨的涨幅,其他地区也受到良性影响,高标号水泥价格也大幅提升30元/吨以上,减轻了广西整体的库存压力。
    3、未来价格发展趋势
    广东水泥协会副会长李黎表示,广东的淡季是春节后到八月前,旺季是八月后到第二年的春节前,在这种情况下,淡季可能会有过剩的现象,而旺季可能产量还不够用。九月是广东传统销售旺季,需求攀升,前期的低迷状态使企业涨价欲望大大上升。
    按照两广地区2012.7-9月熟料产量来看,熟料产量大幅减少,使得水泥大幅增量的可能性不存在。而面对旺季的逐渐深化,供小于求的状态也是价格上升的主要动力。我们也可以看出供需关系是直接影响水泥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要判断未来供需关系的变化,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要判断什么时间产能能够足量释放。10月中旬,处于龙山案中心的几条生产线尚受到影响,外围周边的生产线虽然名义上恢复了正常生产,但是原材料还是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因此,想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到11月中旬前后才可能出现足量生产的情况。11月广东的熟料产量可能将回到600万吨/月的水平。
    随着产量的上升,供需关系会逐渐正常,因此价格稳定的概率较大,或许价格还会有一些下调,因为产能释放初期时段,为了市场份额,价格可能出现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市场份额能够被合理分配到众多企业。
    因此四季度两广地区的传统消费旺季,水泥价格应该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价格不太可能会回到8月前的低价时期,但是过高的涨价在产能足量释放的同时,也会回到理性的区间之内。旺季需求提升和产量恢复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价格难有大涨大跌,保持稳定为主。
    4、未来的风险
    两广地区未来的风险在于供给增量可能会超出预期,外来熟料进入应该是我们首要研究的东西。
    广西水泥西进广东市场是一种常态,广东市场三分之一的水泥都是由广西熟料粉磨而成。现在两地差价增加,可能在运输条件的允许之下,会引发广西熟料和水泥加大输出量,从而增加两广地区的价格风险。
    此外,越南及东南亚熟料由于距离较近,也容易进入两广地区。据越南《投资报》8月13日报道,越南水泥库存量在7月底很大,第一河仙水泥厂库存水泥价值11050亿越盾(约合5312万美元),其它水泥企业也面临相同的处境。可见越南国内水泥产能供大于求,而越南熟料和水泥向来以价格低廉着称。
    此次两广地区水泥价格提升,会对越南水泥进入形成有利条件,或许短期内会引发越南水泥进入广东。
    二、长三角地区涨价行为分析
    2011、2012年华东的水泥价格好比坐上了过山车,2011年价格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则变成价格战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从年初到8月底,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平均下跌超过120元/吨。但是随后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价格上调了20%-30%.部分水泥企业在价格上调后表示:“已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
    长三角水泥企业经过十年的大风大浪,已经练就了敏锐的触觉和危机感,价格战虽然无可避免,但是当机会来临时,转瞬间,敌对的关系马上变成了战友,对相应的环境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1、涨价诱因
    支持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反弹的因素主要是业内龙头企业控产保价,同时兼有一定需求启动的影响,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由于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抬头,南方水泥在9月份推动泛太湖区域20%熟料产能主动限产40天,主要在苏南区域及浙北大部分区域,这一带也是长三角主要生产线集中的区域。根据不完全统计,苏南及浙北区域,大致有熟料产能超过7000万吨/年,如果按照这个折算,停产的产能影响至少在160万吨-200万吨之间。南方水泥推进的以需定产在一定层面上挽救了一直处于价格下降的华东区域,使得区域行业景气度提升。
    反观长三角地区(江、浙、皖)集中度,南方和海螺熟料产能相加达到了55%,虽然南方单方面对于市场限制供给有较多的推动和让步,但是海螺在9月份的提价中也显示出积极的一面,主动上调水泥终端价格和沿江熟料价格,因此使得这次提价得以顺利执行。
    当然,华东地区的价格提升和本身的旺季深化是分不开的,连续的晴好天气,累计的项目开工,使得水泥需求环比较8月份有上升。
企业主动限制产能发挥,降低产能利用率,供需关系先得到改善,然后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再形成一致预期,并且为了摆脱恶性竞争,价格出现上调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2、涨价过程
    8月下旬,南方水泥策划在华东地区通过协同进行试探性提价,企望改变上半年市场直线下行趋势,恢复市场信心。
    先是从浙江的金、建、兰地区开始,价格提升10元/吨-20元/吨,而后向北部杭州、嘉兴拓展,继而在江苏苏南地区推进,但由于需求转暖并不明显,并且产能供给仍没有有效减少,外加库存压力依旧,各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难以得到企业的响应,价格上涨并未有理想表现。
    随着9月旺季的到来,需求开始出现转暖迹象,外加天气晴好,工程开工增加,而南方水泥开始在9月中上旬推动泛太湖区域20%熟料产能主动限产40天的行动,主要集中在苏南区域及浙北大部分区域,这一带也是长三角主要生产线集中的区域。大部分企业面对前期的恶性竞争和未来的旺季需求,选择了配合南方水泥,以获取2012年最后提价的机会。与此同时,安徽地区的水泥需求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水泥和熟料库存开始下降,因此,安徽多个地区,特别是沿江地区提升了15元/吨-20元/吨,而提价的消息也迅速传导到了苏南地区,企业信心开始增加,价格开始提升。
    9月下旬前后,由于前期水泥价格和熟料价格提升顺利,因此各地企业信心提升,一方面为了继续提升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产能停产所带来的负面因素还是需要价格提升来对冲。长三角地区再一次进行了提价,幅度保持在20元/吨-30元/吨。安徽地区熟料价格也再次提升,传导效应之后,最后水泥价格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国庆之后,在10月中上旬长三角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提价,浙江反应最为迅速,苏南及安徽、上海地区随着时间推移也纷纷进行调整,此次调价幅度为10元/吨-20元/吨。而此次调价还是借着“泛太湖区域的停产”而进行的,可以说供给减少的决定性因素给予了华东市场充分的自主权利,使得行业景气度走出低谷。
    从以上调价的过程来看,以需定产策略的推进使得华东走出低谷,过程虽然曲折,但是总体得到的结果是好的。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改变了赊账销售的模式,因此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好转,良好的生产秩序得到保障,恶性竞争逐渐缓和。
    3、未来价格发展趋势
    根据华东历史的情况来看,下半年水泥的产销量大致占到全年产量的55%左右,7月和8月是华东传统的淡季,从9月开始,华东就算正式进入旺季了。由于前期华东地区的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因此,旺季的到来使得企业对涨价的欲望大大上升,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前期的低迷状态。
    按照长三角地区2012.79月的熟料产量来看,安徽和江苏的熟料产量环比有所减少,而浙江小幅提升。通过数据比较,安徽和江苏的下降的量远远超过浙江增加的熟料产量。因此整体华东地区的熟料产量在9月份有所下降是一个事实。我们也可以看出供给减少是影响水泥价格的重要因素。
    泛太湖的停窑行动将在10月中下旬结束,在价格提升的基础上,各家企业停窑应该会暂时告一段落,因此熟料产量增加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价格下降的趋势已经被打破,虽然还存在反复的可能,但是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和市场形势应该有了较为稳定和一致的判断,因此未来价格下调的概率虽然存在,但是不太可能回到8月份的价格低点。
    4、未来的风险
    华东地区未来的风险其实较为复杂,供给仍然是主要问题。除了本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外,外来熟料进入同样是我们首要研究的内容。
    长三角的外来水泥主要还是通过水路进入,长三角目前有两条水路,一条是长江,一条是京杭大运河。安徽地区熟料通过长江进入长三角的通道,而京杭大运河则是山东与长三角相连的一个通道。根据前期的分析,安徽地区由于需求上升,所以从长江进入长三角的熟料、水泥减少,但是一旦需求环比出现下降,那么在长江的运输条件允许下,熟料和水泥将进入长三角地区。另外在产能过剩的山东地区,一直以来就经常有企业通过京杭大运河来运输熟料至价格较高的华东地区。
    随着泛太湖区域的停窑结束,本地水泥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将提升,那么,最终产能过剩情况会再次干扰区域内的供需关系。
    2012年水泥的销售半径有所增大,在市场情况不好的地方,容易引发水泥流出,而流向地是那些价格仍然较高的地区。因此,华东提价的风险较大,但是如果熟料产能能够继续有所限制,那么风险相对会小一些。
    三、结语
    长三角地区的提价和两广地区的提价在笔者看来都是颇为成功的。从以上篇幅的分析来看,起因都是由于供给减少,不同的是一个是通过“人祸”实现的,另一个却是通过人为控制实现的。可见有效降低产能释放是平衡供需关系重要的手段。而区域协调则是一个重要的推进器,推进器的作用在于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和决心,以及一致的市场预期。
   “产能过剩”这个现实状况在行业内已经被普遍认同,这也是为什么两大区域在旺季控制产能后,价格就开始走高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是什么坏事,在某种层面上是使得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同质化的产品,差异化的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最终导向合理的市场化竞争。
    虽然政策、市场,企业环境天天都在变化,但市场化的竞争规律是不会变化的。产能过剩--市场化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利润增长--吸引投资扩大产能--产能过剩,因此笔者认为产能过剩并不可怕,但是需要市场化的竞争来调节,我们国家不缺乏进入的机制,但是缺乏退出的机制,而这个机制的保证就是市场化的竞争。只有通过市场的竞合,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中变得更聪明,更能适应市场,更能驾驭市场。
 
责任编辑:manager
top
网站首页
利国国际老牌w66